> 文章列表 > “止止庵中养太和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止止庵中养太和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止止庵中养太和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止止庵中养太和”出自宋代詹琰夫的《止止庵即事》。

“止止庵中养太和”全诗

《止止庵即事》

宋代 詹琰夫

小结茅庵倚薜萝,主人心事定如何,春风枕上邯郸梦,夜雨灯前云水歌。

岁月不堪频把玩,山林偏称小婆娑。

年来欲问长生诀,止止庵中养太和。

《止止庵即事》詹琰夫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止止庵即事》诗中主要描写了一个名为止止庵的小茅庵,诗人在这里沉思自省。诗中所述的景物和状态,通过描绘春风、雨夜、山林等自然景观,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。

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:

小茅庵靠着薜萝,

主人思绪如何?

春风吹过床榻,

邯郸梦在脑海,

夜雨中,灯前有歌声。

岁月的流逝,

让人频频把玩,

山林将小茅庵比作轻盈婆娑。

多年来,想问长生诀,

止止庵中守太和。

这首诗意蕴含深邃。诗人以小茅庵作为写作背景,描述了自然景物和诗人内心的思绪,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以及人生意义的思考。诗中通过春风、夜雨和山林等自然景观,与止止庵中的灯光、梦境等元素相结合,塑造了景物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。

整首诗给人一种幽静、清逸的感觉,通过小茅庵的描绘,展示了诗人寻觅内心平静与灵感的过程。诗中借助对自然景观的描绘,加深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。同时,以岁月的把玩和山林的小婆娑,表达了对人生短暂性和轻盈自由的思考。

诗人还表达了对长生诀的渴望,显示了对永恒和追求真理的向往。最后,以「止止庵中养太和」来结束诗篇,表达了诗人通过沉思和自省,寻找到了内心的平和与宁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