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土壤的层次
土壤的层次结构通常分为三层,从上至下分别是:
1. 表土层 (A层):
也称为耕作层或腐殖质淋溶层,是熟化土壤的耕作层,含有较多的有机质和腐殖质,肥力高,适宜植物生长。
表土层厚度约20厘米左右,疏松多孔,干湿交替频繁,物质转化快,含有效态养分多,根系主要集中分布于这一层中。
2. 心土层 (B层):
也称为淀积层,位于表土层与底土层之间,由承受表土淋溶下来的物质形成。
心土层通常指表土层以下至50厘米左右深度的土层,结构一般较差,养分含量较低,植物根系少,但具有保水保肥作用。
3. 底土层 (C层):
也称为母质层,是土壤中不受耕作影响,保持母质特点的一层。
底土层几乎未受耕作影响,根系极少。如果质地粘重、紧实,可起到保水、保肥作用;如果质地较轻、结构松散,则易于漏水、漏肥。
土壤的分层有助于植物根系更好地吸收养分和水分,同时也影响着土壤的肥力和生产性能。不同的土壤类型,其分层可能会有所不同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土壤表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如何?
心土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?
底土层的保水保肥能力如何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