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文章列表 > “洞中流水云门乐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洞中流水云门乐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洞中流水云门乐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洞中流水云门乐”出自宋代陈宓的《延平凤山》。

“洞中流水云门乐”全诗

《延平凤山》

宋代 陈宓

洞中流水云门乐,崖上寒莎伏帝裳。

觌面突高三百尺,拟将金薤托琳琅。

《延平凤山》陈宓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延平凤山》是宋代诗人陈宓的作品。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。

中文译文:

洞中流水云门乐,

崖上寒莎伏帝裳。

觌面突高三百尺,

拟将金薤托琳琅。

诗意:

《延平凤山》描绘了一个壮丽的山水景象,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赞美和敬仰之情。

赏析:

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形象描绘,展示了壮丽的山水景色。首句\"洞中流水云门乐\",形象地描绘了山洞中流淌的溪水,如同音乐般悦耳动人,让人陶醉其中。第二句\"崖上寒莎伏帝裳\",描绘了山崖上长满的寒莎,宛如天帝的长裙般柔美而神秘。接着,诗人描述了山峰高耸的壮丽景象,\"觌面突高三百尺\",让人感受到山峰的雄伟和壮丽。最后一句\"拟将金薤托琳琅\",表达了诗人想将山中的珍奇之物,如金薤(一种宝石)托举起来,以示其珍贵和美丽。

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主题,通过描绘山水的美丽,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景仰之情。诗中运用了生动的形象和细腻的描写,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,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。同时,诗中的山水景色也寓意着诗人心灵的宁静和升华,让人产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。

总之,《延平凤山》是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优美诗词,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形象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敬畏,给人以美好的意境和思考。